11月2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官网公示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评定结果,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成为上海市唯一获批园区。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建设优化升级工作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3〕28号)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试验区遴选认定工作。经地方申报、各省(区、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推荐、第三方机构形式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初步认定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10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15家。
漕河泾开发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之一,知识产权服务业是园区科创服务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园区内企业累计专利申请5.8万余件,累计发明专利授权达1.3万件,累计注册商标数5.1万件,累计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近4000余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143件,累计PCT国际专利1100余件。集聚区拥有全国知识产权各类高级人才60余人,执业专利代理人700余人,拥有“四大中心+两协会+199家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公共和专业服务链条。
2012年漕河泾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多年来集聚区科技产业与知识产权服务业形成了良好的“双向赋能”。在2020年5月,漕河泾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此外,开发区还是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上海市唯一的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知识产权)。
此次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对于促进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业进一步升级发展,支撑园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漕河泾开发区同徐汇区紧密联动,按照“依托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的思路,贯彻“高质量服务集聚、高价值品牌引领、高效益贡献产出、高水平服务创新、高标准行业监管、高层次文化体验”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不断探索漕河泾特色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同其他科创体系交叉协同与深度融合,形成“知识产权+N”效应,为打造科创“核爆点”和产业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今日漕河泾
编辑:吕胜